• 主管:河南广播电视台   主办:河南电影电视制作集团
  • 设为首页
  • 河南县域经济网

    城市新闻:


    在高质效履职中展现检察担当

    首页 > 许昌 > 正文

    日期:2025-02-20 10:13:38    来源:许昌日报    
           “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到哪里,检察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思考、谋划、推进,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要求贯彻到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四大检察”协同精进,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依法履职尽责,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被告人郑某犯开设赌场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犯偷越国(边)境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2024年11月,由长葛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郑某开设赌场罪、偷越国(边)境罪一案宣判。该案由许昌市人民检察院指导基层检察机关办理,定罪量刑建议均被法院采纳。
           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稳定是前提。依法惩治犯罪是检察机关维护安全稳定的基本职责。
           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始终保持“严”的震慑,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644人,从严从快办理故意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170人,严厉打击涉黑恶犯罪27人,起诉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1018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在办案中,我市检察机关注重发挥“宽”的教育感化作用,对轻微犯罪、主观恶性不大的依法不批准逮捕620人、不起诉1069人;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90%的犯罪嫌疑人在检察环节认罪认罚,最大限度减少对抗、增进和谐。
           为推动矛盾纠纷在检察环节实质性化解,我市检察机关坚持“应听证尽听证”,检察长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重点对疑难、复杂、久诉不息的案件开展听证或者主持听证案件,并根据案件科学选定听证员参加听证,把办案过程“晒出来”、案件处理依据“亮出来”,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释法说理,既解“法结”又释“心结”。
           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共组织公开听证643件次,领导带头办理各类信访案件290件,其中一起被评为全省检察机关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办理典型案例。
           优化营商环境,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许昌被称为“河南的温州”,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75%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GDP、9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就业。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得益于许昌上下长期以来培植的发展沃土。
           法治是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参与者,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依法严惩侵害企业权益犯罪的同时,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在全市工商联设立7家联系站,派出12名刑事、民事、行政检察业务骨干作为联系人,建立“定制式”问需、“订单式”服务、“预警式”提醒工作机制,实现反馈问题“及时办”、常态服务“专组办”、重点诉求“按需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我市检察机关不断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与69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企业、101家钧瓷专利企业等经营主体建立工作联络,在被侵权风险较大的创新型知名企业设立知识产权保护调研联系点,以优质检察产品供给保护创新动力、发展活力。
           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时,我市检察机关不仅重视准确打击犯罪,而且关注被侵权人的民事权利救济,探索出“刑事+民事赔偿调解同步”工作模式,“一站式”解决刑事责任追究与民事责任承担问题。
           河南某卫生用品公司是我国卫生用品制造行业的知名企业,其拥有的产品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杜某和魏某利用自己在电商平台上经营的多家店铺,销售明知是假冒河南某卫生用品公司注册商标的卫生用品,销售金额共计37.9万元。
           2024年2月,该案移送至魏都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办案中,检察官多次向杜某、魏某释法说理,告知销售假冒卫生用品造成的后果,以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对河南某卫生用品公司造成的知识产权侵害,二人表示自愿认罪认罚,并注销涉案多家网店。
           2024年6月,该检察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对杜某、魏某提起公诉,并依法帮助被侵权企业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法检推动下,双方当事人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达成调解协议。
           据统计,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共起诉合同诈骗、强迫交易、非法经营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96人,起诉企业“内鬼”15人,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犯罪39人。
           融入社会治理,以“检察之力”促“社会之治”
           检察办案不能就案办案,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如果发现普遍性、苗头性问题,检察履职就得向前一步。
           2024年,我市检察机关积极回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办案为载体,充分运用数字检察技术,通过对办案数据的深入分析,挖掘社会治理面临的深层次、根源性共性问题,从机制上、管理上找漏洞,从可整改、能见效的角度入手,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源头治理,切实将法律监督职能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去年4月,许昌市人民检察院案管部门在开展交通肇事犯罪数据专项分析时,发现个别涉案人员身份为出租车司机,可能违反出租车驾驶员从业禁止的有关规定。发现线索后,该检察院案管部门第一时间走访出租车公司,获取许昌市主城区出租车驾驶员名录1300余条,通过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的刑事检察数据比对,发现涉罪信息25条,并将这些线索移交该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
           对此,该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高度重视,依法立案并展开调查。经查,行政监管部门仅在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办环节要求申请人提供无犯罪记录证明并承诺真实有效,即可发证并延续注册,未按照有关规定对驾驶员是否具备安全运营条件进行有效的常态化监管核查。自2012年开始发证以来,我市从未撤销过从业资格证。
           据此,该检察院向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行政监管部门经与该检察院沟通,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全市2012年以来出租车、网约车、城市公交汽电车、经营性道路客运等驾驶员从业注册信息与涉罪、涉毒人员数据进行碰撞比对,最终锁定应撤销从业资格人员119人,依法撤销并公告作废。
           “通过此案的办理,我们与检察、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信息沟通机制,动态掌控全市出租车、网约车、城市公交汽电车、经营性道路客运驾驶员的年龄、涉罪、涉毒等情况,实现从业资格事前办理、事中监督、事后处置动态监管。”行政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以来,我市检察机关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4份,被建议单位回复率100%。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李丹

    下一篇:“春风行动”吹暖就业风 精准配对架起人岗“鹊桥”
    上一篇:雨水养生 重在调和

    关于我们 |本网动态 |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