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今天的手工课我想学剪纸,可以吗?”
“每天都有收获,这个暑假太充实啦……”
8月13日8时刚过,东城区邓庄街道空港新城社区活动室就人声鼎沸,参加社区暑期爱心托管班的孩子们像归巢的小鸟,叽叽喳喳地签到、落座、翻开作业本。
党建赋能“小托管”,书写治理“大文章”。在许昌,像空港新城社区这样连续多年举办暑期爱心托管班的社区还有很多。
为破解暑期孩子“看护难”的民生痛点,全市各城市社区聚焦3至15岁青少年群体,积极探索开展以社区党组织为主导,联合共驻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暑期爱心托育服务。托育服务围绕学业巩固、兴趣培养、安全守护等核心需求,陪伴孩子们度过温馨、快乐、安全、有意义的夏日时光。
建安区许由街道许由社区安排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一对一作业辅导,同时开设画画、手工等兴趣课,在帮助孩子们高效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鄢陵县安陵镇乾明社区通过法律知识讲座、防溺亡宣传等活动,提升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同时组织皮影手工、脸谱彩绘等实践活动,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都得到锻炼;禹州市颍川街道恒达社区“七彩假期公益课堂”融合知识讲座、心理成长、文化实践等内容,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一个个社区的探索与实践,是托育服务坚持学业与兴趣并重、安全与实践结合、多元需求全覆盖,从“看护型”向“成长型”转变的缩影。这样一来,学生的成长需求得到全方位满足,真正做到了不负所“托”。
工作中,各社区积极整合共建单位、高校、社会组织、老干部等多方资源,形成“专业支撑+资源共享”的托育服务合力,为服务开展提供坚实保障。魏都区新兴街道运粮社区联合魏智文化、草之根社工,组建“大学生+专业教师”双导师团队,开设AI机器人编程、英语口语等特色课程;东城区半截河街道溪雅苑社区联合许昌学院志愿者开展“科技筑梦”编程课堂,通过“理论+实践”模式带领孩子制作趣味游戏,提升孩子们的科学素养;示范区魏武街道许州雅苑社区依托社区幼儿园开办托管班,设置7个班级接纳200余人;鄢陵县柏梁镇学府社区打造“日间照料中心+小禾苗暑托班”双阵地,提供“教育+托管+实践”一体化服务,累计服务300余人次……有了政、企、社协同发力,“分散资源”变为“服务拳头”,温暖了“千家万户”。
与此同时,各社区还结合自身优势创新服务模式,通过主题化、场景化、互动化设计,让托育服务既有温度又有亮点。在主题课堂设置上,魏都区西大街道魏武社区创新“党建+七彩公益课堂”,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对应红色教育、安全教育、美术工坊、自然探索等主题;禹州市夏都街道阳光社区开展“玩小玩具·学大科学”活动,利用“蛇形摆”“共振鼓”等玩具演示科学原理,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拓宽学生视野上,东城区邓庄街道空港新城社区组织外出研学活动,让孩子在体验中增长见识;禹州市颍川街道商贸社区聚焦学业发展,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指导高效学习策略与时间管理方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孩子在家,不是看手机就是看电视,既担心孩子学习掉队,又怕他独自在家不安全。”魏都区南关街道七一社区居民林女士说,“孩子来到托管班,不仅得到了高质量照护,自己也从‘看娃’与‘挣钱’的两难境地解脱出来,这对双职工家庭来说就是‘及时雨’呀!”林女士坦言,“官方带娃”让她很放心。
据统计,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104个城市社区推出了多种形式的暑期免费托育服务,累计举办托班158期,惠及全市3771名青少年,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安全、充实的暑期学习成长环境,实现了“社区用心、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暑期有“趣”处,“托”起大民生。暑期托育服务的扎实开展,有效缓解了职工家庭看护压力,不仅让孩子在假期学到知识、培养兴趣,更让家长能够安心工作,获得群众的高度评价,真正实现了“托育有温度、成长有保障”,成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市委组织部将认真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暑期托育服务,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声明:本文不代表河南县域经济网观点,如是转载内容,河南县域经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和图文版权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错误信息。)
责任编辑:张家琛